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意思的堪(堪独头戏,千载谁堪伯仲间)
堪独头戏,千载谁堪伯仲间
伯仲之间,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。这个概念源于《史记·滑稽列传》里的一个小故事。
故事背景
故事背景在春秋战国时期,晋国是个颇有实力的国家,虽然各次战争都打不过齐国,但仍旧是个举足轻重的大国。当时,晋国有两个重要的将军,一个叫做伯宗,一个叫做仲由,这两个人是拍档,一般一人打赢的话,就将功补过给对方。
荣誉之争
一次,在赵国作战的时候,伯宗和仲由两人各领兵马,前去作战。最后伯宗先胜关隘三百里,而仲由后继其功,并且在战斗中立下了大功。当晋国国君赐给伯宗和仲由两人嘉奖的时候,却只分了一块玉佩。晋国的大臣建议将玉佩破开分发,国君却不同意。伯宗拿着玉佩不愿意分给仲由,思考了很久,终于咬破了自己的手指,滴下了三滴鲜血在玉佩上,最后将玉佩分成两半,分给了仲由和自己。后来,“伯仲之间”的成语就由此而来。
千载之后
在历史长河中,伯宗和仲由只是一个小小的剪影,而“伯仲之间”却成为了民族中一道难以切割的印记。堪独头戏,千载谁堪伯仲间,很多时候,我们并不是在谈伯宗和仲由如何分配荣誉,而是在谈论一种价值观——“伯仲之间”的友谊和忠诚。这种价值观在历史上屡见不鲜。
春秋时期,左丘明所写的《左传》中,一位叫做屈原的文士因为辅佐霸业,却遭到嫉妒与排挤,最后万念俱灰,投水自尽。但是,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他,一直想方设法为他流浪沦落募捐,并且以屈原为准,停止宴会娱乐,改以念诗歌赋为乐。这场关于友谊的宴席,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某些价值观的流变痕迹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些价值观的回响。比如,在某个重要时刻,我们得到了他人的帮助,即便是一句简单的话语,我们也会形成一种强烈的“我一定要报答他”的感觉;比如在某个难关面前,我们所倚重的也往往是朋友们仿佛被加持了一般的勇气。这些都是“伯仲之间”在不断演绎着的故事。
朋友,就像手中那块玉佩,略带温润,体现了一种价值观,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极为珍贵。即便时光荏苒,这些价值观始终不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