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杂谈生活->水质监测数据处理(水质监测数据处理方法)

水质监测数据处理(水质监测数据处理方法)

***不贱渐渐贱+ 论文 106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

水质监测数据处理方法

1. 现场采样

在采集水样之前,需要按照采样点位设置好采样计划。根据不同水体的特点,设计出合理的采样方法和流程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按照相关标准方法进行,如GB/T 5750等。采样应在污染源排放后方可进行,一般采样时间应在相对恒定的条件下进行,若有人工干扰或气候变化等,则需要重新采样。采样完毕后,需要对样品进行编号、保护并及时送至实验室。

2. 实验室分析

在实验室中,对水样进行最基本的物理、化学和生物学分析,以确定其水质信息。包括温度、PH值、溶解氧DO、悬浮物SS、氨氮NH3-N、总有机碳TOC等参数。除了标准分析外,也可进行多重参数分析,如UV-Vis吸光度法等。在实验操作过程中,需要根据具体操作流程严格操作、准确取样。同时,需要注意实验室的环境卫生和物品消毒,避免污染样品。

3. 数据处理与分析

本阶段是整个水质监测数据处理的核心环节,主要由数据处理和评价两部分组成。综合实验数据和量化水体质量,对水质进行定量、定性评价,简明扼要地呈现水质信息。可以将数据处理分成数据清洗,数据探索和建模三大环节。 1. 数据清洗 数据清洗是必要的工作,在数据采集中,可能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,如缺失值,异常值等,需要通过相关方法将这些数据进行清理。如若不清理,这些数据将会影响整个数据分析过程中的结果。在数据清理时,可以使用Python等编程语言来实现自动化处理。 2. 数据探索 数据探索是仔细地研究数据本身的统计分布特征、相关性、区分度和数据分布等基本情况的过程。可以通过绘制散点图、箱线图、直方图、分析变量相关性进行数据分析。通过对数据分析来确定分析所需的算法和模型。 3. 建模 建模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量化预测的过程,建立一个可在新数据集中预测变量值的方程。建模时需要在预留的测试数据集上验证,保证模型的泛化能力。

水质监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,只有通过正确地处理和分析数据,才能得到更好的水质预测结果。当前,人们对于水质监测工作的需求不断提高,数据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,水质科研工作者应该加强交流合作,以此来更好地推进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