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杂谈生活->抗日时期中国狙击手(抗日时期中国狙击手的传奇之路)

抗日时期中国狙击手(抗日时期中国狙击手的传奇之路)

***不贱渐渐贱+ 论文 3510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

抗日时期中国狙击手的传奇之路

对狙击手的需求——“一枪致命”

在抗日战争时期,日本侵略军实行了一种名为“人体靶”的训练方式。他们用中国战俘和平民作为目标,不但要求士兵借着醉酒和嘲讽的声音,试图激怒目标,以增加射击动机和训练效果,还要求被击中者能够发出惨叫声,以提高日军的斗志。于是,中国军队也开始了对狙击手的需求。 1941年初,国民政府成立特种作战科,学习、开发狙击手并组建狙击手连。首批狙击手从各部队中选拔出100人,由军人的祖师爷费祖芳负责培训。训练标准一度让人咋舌:对于手持步枪的射击距离,要求百米内5发5中;200米内5发4中;300米内5发3中。而对于狙击手,要求100米内8发8中;200米内8发6中;300米内8发4中。

培养狙击手的成败——“一步步淘汰”

当时,中国军队缺乏现代化的武器和子弹,狙击手们手中的步枪、弹药极为稀缺。训练时,狙击手每天的弹药配给不过50发。费祖芳也采取了一种严格的训练方式,临危不惧、果敢果毅、机智灵活是考核狙击手的三大标准。 训练标准之高,对狙击手的要求之多,使得选拔十分严格。前三个月,所有人的成绩都有所提升,而后的一个月,会根据训练成绩淘汰40%考核不合格者。更为严格的是,最后两个月在餐饮、睡眠、通信等方面的调整。让狙击手在最常见而又最不可控的情况下,尽可能掌握优势,突出优秀表现。为培养出训练顶尖的狙击手,费祖芳总结出了以“一步步淘汰”、“一步步提高”、“发扬个人特点”的训练方法。

狙击手的传奇——“我杀的人比你多”

狙击手在抗日战争中,以精准的枪法、迅速冷静的反应、独当一面的能力,多次为中国军队或游击队争得荣誉和胜利。一些狙击手还建立起杀敌功不可没的业绩。 例如,陈自立是一位著名的狙击手。他在1947年1月,将66名敌人打死。上司问他:“你杀的人多吗?”他镇定地回答:“我杀的人比你多。”他不仅是狙击手,更是一个充满了战斗热情和血性胆气的战士。 ,中国狙击手在抗日战争中展现了英勇的身姿,他们的出现,对于抗击日本侵略者,保护民族家园,发挥了无可估量的作用。他们至今依然被铭记于人们的记忆中,并为大家所景仰。